硅谷企业家们爱说的“正念”,到底关我什么事?
图:Medium
小友说:最近我们在开展正念的课程,也整理出正念专题(点一下这里可以看看)但许多老友记问得最多的问题还是:正念是什么?也许这么多的疑问似乎告诉了我们一个问题,“正念”为什么这么假大空啊?
随着“正念”的流行和蔓延,只要你留意,你在哪里都可以看到这个词,或者“mindfulness”一词。当人人都在谈论正念的时候,你是否想问问他们,“正念”到底是什么?
你可以得到这样的答案:
正念是将扎根于灵性修练的冥想形式,在这个状态下,人们能获得时刻自我的觉察力。你可以听到“正念减压”、“正念疗法”、“正念禅修”,以及适用于领导者的“正念管理法”。
但“正念”本身到底指什么?为何那么多现代人趋之若鹜,仿佛从中获得了解脱?
是这样的?
丁达尔效应让太阳的光芒铺洒在你头顶
这样的?
恢弘壮丽的风景里,有你气定神闲的背影
还是这样的?
再摩登一点,就是钟爱东方禅修的乔布斯
你的理解确实可以是这样,这都是百度“正念”一词搜出来的图片,充满着佛学、灵性、本心,身处高山之巅,汲取大自然的养分。
人们愿意把正念溯源至历史悠久的佛教,并为之寻找科学依据,尝试着使“正念”为现代人所用。正念在现代人看来是一种专注于当下的状态,但这并不代表其一定要头顶宗教和灵性的光环。当你看着这些图片,若有所思地“理解”了正念一词,它当即变得空虚,也变得遥远了。
正念关我什么事?你身处快节奏的摩登时代,四面环绕石屎森林和汽车尾气,“正念”和“你的生活”两者画风似乎永远难以调和。
画风真的不太和谐
以至于有人说出了这样的话:
“正念”大概是当你忙着学习、上班、接送孩子,连饭都没时间吃的时候,有一帮人,他们不食人间烟火,坐在那里,浪费时间,在那打坐。
正念真的是这样吗?既然与人间烟火无关,为何还有这么多人追崇?这是一种生活情趣?还是一种逼格?还是一种生活态度或习惯?也许我们可以听听一个正常人是怎样解释正念的:
作为一个不打算升仙的正常人,正念到底是什么?目前最为广泛接受的定义为2003年卡巴金教授(Jon Kabat-Zinn)提出的
一种有目的、不评判的将注意力集中于此时此刻的方法。
但由于这个定义容易陷入“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空泛,众多心理学家又将正念定义进一步补充,使之成为可以准确测量的操作性定义,即
1. 觉察到自己不由自主的内心活动
2. 将注意力转移到此时此刻
3. 对此时此刻发生的事保持好奇、开放和接纳的态度
如何进入正念的状态呢,我们可以通过正念训练(Mindfulness Trainning)获得。冥想属于正念训练的一种,我们可以回到文章开头盘腿而坐、闭眼深呼吸的图片,通过冥想,我们可以到达觉察此时此刻的正念状态。
图:来自网络
但冥想不是到达正念的唯一方法,我们还可以在生活中,在忙成一条狗的生活中,找到正念的存在。
正念是专注于你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在英文里,Mindful 的反义词是 Mindless,一种身在曹营心在汉,做着此事却想着其他事,不带脑子不上心的状态。比如
切菜切到手了,被母亲责骂“都不知道你切菜的时候在想些什么!”
意识不到自己正处于紧张和焦虑的状态
看电影的时候,手不断把零食送进嘴里,然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正在吃东西。
刚听完某人的自我介绍,立马又忘记了他的名字
在思绪中迷失自己
蹲厕所时玩手机
吃饭时玩手机
走路时玩手机
______时玩手机(欢迎进行无奖竞猜)
而Mindful一词,用人话来解释,那可以是
刷牙的时候,感受到牙刷和牙齿摩擦的吱吱响声
洗澡的时候,洗澡水打在身上的刺激感
走路的时候,体会双脚踩在大地上的感觉
搭地铁的时候,在地铁里数着一个个低头玩手机的乘客
吃饭的时候,看着食物而不是手机
察觉到自己的心跳和呼吸
成为自己情绪和思想的主人,而不是成为他们的跟随者
察觉到脑海中蹦出的无数思绪,并把注意力拉回到正在做的事情上
努力在享受当下和做好规划之间寻找平衡
接受身处的现在而不期待哪一天的到来
不相信脑海里跳出的任何思想
在车上干坐着20分钟不拿手机
真正的倾听与交谈
一心一意
一个时间只做一件工作
专注当下
图:mindfulmarketing.org
正念强调的是专心致志于当下,但如今我们却难以做到。《时代杂志》在谈论“专注”这件事时,是这样说的:
在时间紧迫的时代,我们身边的设备能帮助我们随时随地处理各种问题,但最重要的问题在于我们没法全身心地呆在我们想呆的地方。
因为太多事情值得我们去注意了:家庭、学业、工作、情感、过去和未来,还有处于“注意力经济”的各大媒体,不断争夺着我们的注意力,你不得不把脑袋分成几个,但身兼数职的后果却得不偿失——低效率、注意力持续时间缩短、不能好好享受当下。
正念能帮助我们全身心地放在当下,那么我们就能赋予每一件事情完完整整的注意力。
起源于古老东方佛学的正念,如今不断被各界推崇。惠灵顿大学Anthony Seldon把正念引进教室,能让学生更加冷静沉着。在职场里,正念更被大肆追捧,在Target、Google和Ford这些大型企业,公司开始给员工介绍正念。《时代周刊》对正念的报道中提到,参与正念训练的人包括硅谷企业家、财富500强的富商巨贾、美国国防部高级官员等。正念减压课上,每个同学似乎都有一系列理由花350美金来学习冥想与正念。
图:来自网络
在科学界,其好处亦不断被证实。卡巴金的正念减压法 (Mindfulness-Based Stress Reduction, MBSR) 被广泛运用于焦虑症、抑郁症和边缘型人格障碍等精神疾病中,并证实有良好疗效。对于普通人而言,更多实验研究发现,处于正念状态的人更能适应复杂的情绪和思绪(Bajaj, 2016)、改善阅读理解分数和工作记忆力(Mrazek, 2013)、减少种族偏见(Lueke, 2014),以及增强抵抗诱惑的能力(Papies, 2015)。正念被运用在工作中,以提高领导力和创造力。
你也可以点这里阅读李松蔚:幻想是最大的不自由,解释为何我们难以完成计划的原因。和动机在杭州:当缺钱缺爱缺时间,正念能为我们做什么。但撇开科学的依据和人生的感悟,正念到底好还是不好,也许等你体验过才能做出评价。
找个安静的地方,听听这段语音吧
做我们感兴趣的事情更容易使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心理学家米哈里·希斯赞特米哈伊(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了心流 (flow) 概念,意为一种将个人精神力完全投注在某种活动上的感觉。你是否有过,在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全身心投入,甚至忘却了时间?
如果你不满足于“体验”正念,而是把正念更多地融入到自己的生活,成为一个习惯。21天真能养成一个习惯?我不知道,但你可以试试这个:从日常生活中找到触发正念的时刻。
这个触发点可以是
打呵欠的时候
开始刷牙的时候
走在每日通勤的小路上的时候
进入公交车车厢的时候
在饮水机前接水的时候
做饭的时候
开始洗澡的时候
剪指甲的时候
你可以任意寻找这每天都会发生的触发点,记住,从这些触发点开始,你要进入一段短时间的正念一刻。这是从《习惯的力量》里偷师而来的方法,正念也可以是一种习惯。
HeadSpace
其开发团队首脑Andy Puddicombe曾是一名佛教僧人,然而此应用却撇开了宗教色彩,改为可爱的扁平化面条人形象。
图:来自网络
其通过每天10分钟的正念冥想引导,来改善你压力、焦虑、人际关系、专注力、创造力等方面问题,同时在其官网,你能看到相关的科学理论支持,如果你愿意看英文的话。此软件还没有中文版,想体验到国外精良软件的朋友,只有默默去提高英文水平了。
Calm
它的中文叫静静。此应用给你提供湖泊、雨林、白云等自然音效。除了提供基本的音效播放外,还提供了定时器、计划跟踪和特定功能的周期引导。
图:来自网络
然而静静虽然有一个好听的中文名字,但它也暂时没有英文版。
番茄工作法
pomodorotechnique.com
这里提供的是PC端的应用。番茄工作法是将工作切割为许多个25分钟的工作方法,如果你能够严格执行,它能帮助你在25分钟之内专注于此刻的任务,隔绝让你诱惑,提高效率。
Jon Kabat-Zinn
从90年代开始,他就尝试给精神病患提供正念治疗,推动了美国在正念临床治疗上的发展。现在,他仍在提供正念训练,帮助更多人了解和积极运用正念解决自身问题。
Tara Brach
临床心理学研究者,创立了华盛顿内省冥想社区( Insight Meditation Community of Washington),并成为社区内的正念训练教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她网站看一看www.tarabrach.com/
赵安安
她是台湾心理学家,港大心理学博士,曾为企业员工进行正念培训,提高专注力、疏导压力;你还可以在凤凰FM上找到安安老师柔美的正念冥想基础引导语音,她鼓励更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冥想与正念调节情绪,找回心灵的宁静。最近她与友心人开设了正念的课程,详情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
正念是什么呢?希望看到这里,你会认为它并不是一个很遥远的东西。
- END -
加入友心人心理社群,寻找志同道合的心理学朋友
找友心人AI(微信号:openyosum)
告诉它:你的所在地 + 职业
让它领你进入心理新世界吧
文 | 何为
本文为友心人原创,公众号转载前请阅读友心人(微信号:yosumn)《点这里阅读转载须知》,未经授权转载将直接举报。
参考资料:
Kabat-Zinn, J. (2003). Mindfulness-based interventions in
context: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10(2), 144–156.
Bishop, S. (2004). Mindfulness: A Proposed Operational Definition. Clinical Psychology: Science and Practice, 11(3), 230-241. Retrived from http://www.jimhopper.com/pdfs/bishop2004.pdf
Violeta. (2015).Mindfulness for #Success: It Takes Three Simple Steps and No Meditation. Medium. Retrived from https://medium.com/amazing-meetings/mindfulness-for-success-it-takes-three-simple-steps-and-no-meditation-3705466fc885#.r4r0qkf70
http://www.bbc.co.uk/guides/zqrx34j
Vashi, A.(2015). Mindfulness - what is it?!. Medium. Retrived from https://medium.com/@mindmatters/let-s-talk-mindfulness-a406ed0effe5#.an1zxzcr4
Lueke, A. Gibsom, B. (2014). Mindfulness Meditation Reduces Implicit Age and Race Bias - The Role of Reduced Automaticity of Responding. Social Psychological and Personality Science. doi: 10.1177/1948550614559651. Retrived from http://spp.sagepub.com/content/early/2014/11/24/1948550614559651.abstract
Mrazek, M. D., Franklin, M. S., Phillips, D. T., Baird, B., Schooler, J. W. (2013). Mindfulness Training Improves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GRE Performance While Reducing Mind Wandering. Psychological Science, May 2013; vol. 24, 5: pp. 776-781. Retrived from http://pss.sagepub.com/content/24/5/776.abstract
Bajaj, B., Pande, N. (2016). Mediating role of resilience in the impact of mindfulness on life satisfaction and affect as indices of subjective well-being. 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 93, 63-67. Retrived from 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191886915005784
Papies, E. K., Pronk, T. M., Keesman, M., Barsalou, L. W. (2015). The benefits of simply observing: Mindful attention modulates the link between motivation and behavior.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08(1), 148-170. Retrived from psycnet.apa.org/psycinfo/2014-44661-001/
回复这些关键词,可看文章:| 职场 | 职场压力 | 决策 |
| 性取向 | 失恋 | 婚姻 | 假性亲密关系 | 母亲 | 亲子 | 欺凌 | 出轨 |
| 友心影院 | 友问 | 小变 | 友分享 | 电影 | 友一推 |
| 精神 | 失眠 | 正念 | 情绪调整 | 强迫症 | 精神病院 | 抑郁症 | 催眠 | 自闭症 |
| 倾诉 | 幸福 | 活在当下 |
| 脸盲 | 游戏 | 视觉设计 | 犯罪心理学 |
▼点击原文,进入正念体验营▼